在談到近兩年最為熱點的P2P企業(yè)(個人對個人的信貸交易),胡曉明表示,應回歸金融的本質。 12個月后,這家公司倒閉了,創(chuàng)業(yè)者也逃之夭夭了。在人人都在談互聯網金融的今天, VC基金要么已經投資了互聯網金融企業(yè),要么正在投資互聯網金融企業(yè)的路上,已經沒有人懷疑互聯網金融的遠景。那么,在胡曉明看來,互聯網金融的機會何在?在推進互聯網金融創(chuàng)業(yè)的過程中,面臨金融風險,我們必需要謹嚴,特別是關于信用風險治理。
胡曉明直言。我一直跟同事說,做銀行、信貸,我們必需要對我們的信用風險治理保持足夠的定位,這些東西不是由于你有激情和資本就能解決的,也不是由于有了互聯網就能去對沖它的風險。在信貸業(yè)務上,利息可以當期收回,風險有可能一年爆發(fā),所以就形成了風險和時間的錯配。 “假如有哪家金融機構或者制造企業(yè)不用互聯網思維去改變服務方式,不用互聯網思維去改善產品,就注定會落后。
胡曉明在溫州看到,一個P2P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通過一個平臺,向公家去兜售自己的信貸資產,拿了錢后去買全套的愛馬仕,換了一輛又一輛好車。今天良多的P2P公司在這個時點上,風險治理不足。未來12-18個月,會有一定量的P2P企業(yè)倒閉。
他判定:第一,圍繞消費者業(yè)務的預支費和支付業(yè)市場非常大,由于中國市場特別是圍繞著糊口O2O的預支費卡業(yè)務市場非常大;第二,金融業(yè)在變革的過程中一些外包服務,會有良多的機會;第三,圍繞著大數據基礎下的互聯網的征信有良多機會。
胡曉明指出,今天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習慣使用互聯網,當他們成為家庭的主人、企業(yè)的主人、社會的主人時,世界將發(fā)生更大的變化。而最直接的變化是,十年以后,銀行的網點有可能不再是其核心競爭力。正鑒于這一分別,他判定:現在,良多P2P公司的風險治理沒有解決收益確當時性和風險的滯后性。